當前位置:大學路 >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正文

985院校的法學專業(yè)排名 法學專業(yè)大學排名

更新:2023年06月20日 21:33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guī)砹?85院校的法學專業(yè)排名 法學專業(yè)大學排名,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985院校的法學專業(yè)排名 法學專業(yè)大學排名

全國法學專業(yè)最好的大學排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

1、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912年的朝陽大學,當時被譽為“中國最優(yōu)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國近代法學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陽,南東吳”、“無朝(陽)不成院(法院)”的美譽。

1950年并入中國人民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和人民*創(chuàng)立的第一所正規(guī)、新型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和“法學家、法律家的搖籃”,是中國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

2、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英文:Law Schoo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與刑事司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共同組成中國政法大學的四個骨干法學院。

現設5個博士專業(yè)、5個碩士專業(yè)和1個本科專業(yè),下設9個教學科研機構、38個學術研究中心。作為中國公法學和法理學教育研究的重鎮(zhèn),其中法律史學和行政法律科學在國內具有頂尖的學術地位和一流的科研教學水平。

3、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等聯盟成員。

4、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C9)、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

985政法大學排名

985政法大學排名如下:

1、第一檔次:法學評為A+的大學。

1)中國人民大學

2)中國政法大學

2、第二檔次:法學評為A的大學。

1)北京大學

2)華東政法大學

3)武漢大學

4)西南政法大學

3、第三檔次:法學評為A-的大學。

1)吉林大學

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4、第四檔次:法學評為B+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拓展資料:

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是9所中實力最強的,是全國范圍內頂尖的水平。

政法類比較出名的985只有4個,連中國政法大學都只是211。

第一北大法學系,第二人大法學系,第三吉大法學系,第四武漢大學法學系。

法學專業(yè)大學排名

法學專業(yè)大學排名如下:

1、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是教育部評選的雙一流A類、985、211、國家重點、中央部屬、卓越法律、卓越農林高校,入選雙萬計劃、強基計劃,具有保研資格。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公立本科,隸屬于教育部。

中國人民大學目前擁有37個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186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此外,還擁有22個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136個專業(yè)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中國政法大學

學校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法學被評為了A+學科,與中國人民大學的法學并列全國第一??梢妼W校的法學學科實力強大,是全國學習法學最好的兩所院校之一。同時,學校還有8個專業(yè)分別為被評為B類和C類學科。

此外,學校還擁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1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4個市一流本科專業(yè)和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等等。

3、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位于北京市,目前被教育部評為雙一流A類大學、985大學、211大學、國家重點大學、強基計劃、中央部屬大學、具有保研資格的大學、卓越醫(yī)生人才培養(yǎng)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高校、雙萬計劃高校。

法學985高校排名

法學985高校排名為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人民法學院等。

1、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是以法學、政治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為培養(yǎng)高素質法律專業(yè)人才和研究國家法律政策等關鍵性問題,提供全面法律知識服務。

2、清華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是清華大學的組成部分,以培養(yǎng)綜合素質高、專業(yè)知識和法律思維深厚的高層次人才為目標,設立各類理論和實踐課程。

3、復旦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是中國學術研究性最強、國際影響力最大的法學院之一,以豐富的法學課程、杰出的師資力量和出色的科研能力著稱。

4、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成立于2012年,以法學及相關交叉學科為主,單一學科、多元學科相結合,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法學思維與視野、強調實用能力、有責任擔當的高素質法律人才。

5、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創(chuàng)始于1904年,是全國最早開始法學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至今已有百余年的辦學歷史。其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水平居國內法學高等教育的領先地位。

6、武漢大學人民法學院:武漢大學人民法學院是中國最早成立的法學院之一,教學強度和知名度頗高。是國內最早開展人權法學研究的法學院之一,有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學者和研究團隊。

特點

1、中國政法大學:學科門類設置齊全,強調法學與政治學的交叉,是中國最早成立的法學專業(yè)高校之一,教學質量和研究實力位居國內最前列。

2、清華大學法學院:擁有全球化視野,秉承尊重普世法律價值、以人為本的法律教育理念,致力于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家和實踐家。

3、復旦大學法學院:擁有豐富的法學課程、杰出的師資力量和出色的科研能力,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社會認可度,為全球法律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做出了重大貢獻。

4、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重視法學史和法政思想的學科建設,注重培養(yǎng)高素質的法律人才,以實用性強的法學課程和獨具特色的法學研究而聞名。

5、北京大學法學院:是中國最早開展法學教育的高等學府之一,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崇高聲譽,培養(yǎng)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法學家和政治家。

6、武漢大學人民法學院:是中國學科門類最全、知名度最高的法律高等學府之一,以保障公民權利、維護社會正義、推動法治建設為理念,在人權法學研究方面享有極高的社會聲望和學術地位。

法學專業(yè)大學排名

法學專業(yè)大學排名如下:

1、北京大學。

學校是“五院四系”的成員,法學學科實力非常雄厚,在學科評估中的等級是A。北大的法學院擁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在推進法治建設上始終走在全國法學院校的前列。

2、中國人民大學。

人大的法學學科實力在全國處于頂尖地位,被評為A+學科。學校被譽為“法學家的搖籃”,是中外法學交流的窗口,其法學學科還是雙一流建設學科。

3、中國政法大學。

學校同樣是“五院四系”的成員,在法學界的聲望很高,辦學以來為全國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的法學人才。其法學學科是A+等級,實力和中國人民大學不相上下。

4、西南政法大學。

該校雖是雙非大學,但作為“五院四系”的成員,其法學實力及其在法學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學科評估結果顯示,學校的法學學科是A等級,比很多211、985大學都厲害很多。

5、吉林大學。

吉大的法學教育開始于1948年,歷史很悠久。該校法學院師資實力雄厚,有教授47人,副教授30人,講師18人。

6、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的法學學科是B+等級,法學院有完整的本碩博人才培養(yǎng)體系。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學校已經為公檢法司等單位、律師界培養(yǎng)了2000多位在職法律碩士。

7、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法學學科是A等級,在學科評估中的成績很不錯。學校的法學院擁有一支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占比超過86%的教師有海外長期研學的經歷。

8、武漢大學。

武大是“五院四系”的成員,法學學科實力在全國處于前列,在學科評估中得到了A等級,和北大、清華等大學不分伯仲。

9、北京師范大學。

學校的法學院成立時間不算很長,但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在2020年,該校的法學專業(yè)在QS大學排行榜中位居大陸第9名。

10、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被譽為“外交官的搖籃”,在國際法方面的實力是非常不錯的。在2012年,該校的國際法系被確定為“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基地”。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985院校的法學專業(yè)排名 法學專業(yè)大學排名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985院校的法學專業(yè)排名 法學專業(yè)大學排名”相關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