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正文

上海乙批次院校排名 平行志愿掉檔之后還可以報取下一個批次的學校嗎? - ...

更新:2023年03月30日 12:01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guī)砹松虾R遗卧盒E琶?平行志愿掉檔之后還可以報取下一個批次的學校嗎? - ...,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上海乙批次院校排名 平行志愿掉檔之后還可以報取下一個批次的學校嗎? - ...

[轉評]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為何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這...

前言:
最近想了解新高考改革,看了不少文章。以下兩篇文章有助你了解改革措施及問題,辯證看待改革。

浙江和上海2017年的高考錄取已結束??傮w看來,雖然浙江省出現了極少數考生的“誤報”志愿事件,但是,兩地作為我國高考改革的首批實驗省份,第一輪高考實驗較為平穩(wěn)收官,不論是浙江實行的分段專業(yè)平行志愿錄取,還是上海實行的院校專業(yè)組志愿錄取,最終投檔、錄取結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從2017年9月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4個省市,將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啟動新高考改革。在這個時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接下來進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進全國新高考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輪高考改革實驗結束:理想很豐滿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具體內容包括:實行3+3科目組合、文理不分科、外語科目一年多次考、將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納入高考、對學生實行綜合素質評價、取消高考獎勵性質加分、逐漸取消高考錄取批次,等等。

最核心的內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選3),上海是3+(6選3)??颇扛母镌诟呖几母锓桨竿瞥鰰r,被賦予很多意義,主要就是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具體包括:

其一,擴大學生科目選擇權。
6選3有20種組合,7選3有35種組合,不像以前3+文科綜合或者理科綜合只有2選1,可以鼓勵學生按照學科興趣來選擇科目。

其二,擴大學生課程選擇權。
以前學生都被安排在一個固定的班里學習,現在則實行選課走班,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課程學習選擇空間,不能說是國外中學那樣的完全學分制,但可以說新高考之后,很多高中都開始實行走班制。

其三,擴大學生考試選擇權。
根據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語科目考兩次,選擇最好一次計入高考成績,全國各省今后都一樣,因此學生的考試選擇權擴大了。浙江省更進一步,7選3的選考3門也可以考兩次,因此浙江有4門科目考兩次,改革的復雜程度和難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

其四,擴大學校對學生的選擇權。
新高考不僅有“3+3”科目改革,還有要求取消錄取批次的改革。今年浙江省把所有錄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學生可以同時填報本科和高職志愿(在浙江今年高考錄取中出現的學生志愿填報失誤的“烏龍”事件與此有密切關系,當然,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問題,而是說改革還存在其他需要解決的問題。)

上海在2016年時,就取消了一本、二本錄取批次的區(qū)別。取消錄取批次,非常重要的價值是可以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學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來選擇學校,而要關注學校本身的辦學質量和辦學特色。

其五,擴大學生專業(yè)選擇權。
實行新高考改革之后,浙江和上海兩地的高考志愿填報、錄取發(fā)生了改變:上海實行院校專業(yè)組平行志愿錄取,學生可以填報24個院校專業(yè)組,每個專業(yè)組可以填報4個專業(yè),總共可以填96個專業(yè);浙江省實行分三段填報志愿,每一段所在學生可以填報80個專業(yè)平行志愿。

現實很骨感:不可忽視的功利傾向

改革的重要出發(fā)點和目標是擴大學生的選擇權,但是,從實踐情況看,擴大學生選擇權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對待的情況。

客觀而言,在有的地方、學校,學生的權利是落地了。但是, 由于制度設計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處,以及學校、學生、社會以功利的態(tài)度來應對這一輪改革,因此,有的地方反而出現更加嚴重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 部分學校以功利的態(tài)度對待新高考。

學生自由選科變味“套餐制”
6選3有20種組合,7選3有35種組合,這是理論上的組合,理論上可以擴大學生的科目選擇權。但是,調研顯示,大多數學校能夠提供7到8個組合給學生選擇已經非常不錯了。

學校認為,如果要給學生提供這么多的科目組合選擇,意味著必須開設更多的課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師資,可學校師資不夠!來自上海浦東新區(qū)的研究顯示,要落實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師要增加30%,使師生比達到1:8左右。如果實行大規(guī)模的走班制,則需要有更高難度的學校管理,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樣選,學校必須關注學生最終的高考成績,給了學生20種組合選擇,如果最后高考成績不理想,家長不滿意、學生不滿意。

綜合各種情況,有的學校就采取“套餐制”,結合學校師資情況,給學生設置幾個科目組合套餐,供學生選擇。不可否認,套餐制相對于以前也有進步,但距離實現學生充分的科目選擇,還有很大的距離。

浙江省有4門科目考生可以考兩次,高二就有兩次選考機會,結果導致有部分高中在高一時,同時進行8門選考科目的學習。這樣做的意圖很明白,就是爭取讓學生高二完成3門選考考試,之后就只學語數外。

上海比浙江的情況好一點,因為上海每門選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試機會,且高二只安排了生物和地理兩門科目的選考,其他科目的選考則安排在高三下學期。但就是如此,包括上海有的著名高中,也明確告訴學生,必須在高二把這兩門干掉,或者高二至少考掉一門,否則高三要3+3,很難和其他3+1的學生比拼。很多家長很苦惱,說學校告訴我們必須選兩門,如果不選兩門,今后你們自己出了問題我們不管的。

外語科目有兩次考試,按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其中一次。但從實踐情況看,上海參加秋季高考的學生,至少95%以上兩次考試都參加,第一次100%都參加,第二次只有極個別沒有參加(有一所高中,高三畢業(yè)生400名,只有4人沒參加,而且這4人準備出國留學,要學習德語)。一方面是學生覺得多考一次,說不定可以考出更高的分數,另一方面則是學校告訴學生,第二次除非特殊原因,必須參加。

其次, 學生和家長也以功利態(tài)度來對待。

選學校只圖虛名,選科目只求高分
新高考改革設計,沒有打破一個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總分進行排序、錄取。所以學生在選擇科目的時候,首要關注的還是哪一個科目組合會得到高分,不管3+(6選3),還是3+(7選3),很多學生在選擇的時候,沒有考慮自己的興趣(包括學科興趣、未來的大學興趣和專業(yè)興趣)。

今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報出現誤報的“烏龍”,有考646分的學生填報了作為獨立學院的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原因何在?

除了浙江省高考志愿填報系統(tǒng)把獨立學院招生計劃和母體學校招生計劃混在一起,對獨立學院的標識、提醒不夠外,出現這種情況也與學生在高一選科時,沒有考慮自己的興趣和長遠的升學規(guī)劃,是有關系的。因為高一選科,就應該基本確定大學、專業(yè)目標,要了解學校,了解專業(yè)。在填志愿的時候,連同濟大學和同濟大學浙江學院都分不清楚,意味著他在高中選科時,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還是以能考出多高的分數來選科,而非結合自己的興趣選科。

來自浙江省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高考共有29.13萬考生,比去年減少1.6萬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報名25.01萬人,單獨考試招生報名4.12萬人。但是選考物理的學生只有8萬多,占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的30%多一點。而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報名26.86萬人,其中文科9.95萬,理科16.91萬,也就是說,選擇理科綜合的學生占63%。上述數據對比告訴我們,實行新高考之后,選考物理的學生幾乎減少一半。

為什么很多學生不愿意選物理?主要是覺得物理科目比較難,和高手比拼得到的等級不高,會影響高考分數。雖然有的高校的專業(yè)明確要求需要選考物理,但這些學生的考慮是寧愿考更高的分數,選好的大學,而不是選好的專業(yè)。

眾所周知,如果學生以功利的態(tài)度對待選科,選物理科目的學生減少,這會對基礎教育中的自然科學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一問題如果不處理好,會引起基礎教育質量的下降。

第三是社會功利對待新高考。

仍然關心分數,文理分科更明顯、更提前
今年浙江高考成績公布后,媒體馬上關注的還是高考狀元,這名狀元物理化學生物三門是3A+,被媒體解讀為3科滿分,這是和改革背道而馳的,因為這三門是以考生的百分位計等級,目的是為了扭轉每分必究,可是,卻又被解讀為分數了。因此,針對計等級的改革,學生和家長質疑,既然最終錄取看分數,為何考試時計等級呢?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項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學生過早分科,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可是,為應對選考,選科基本上在高一就進行,“分科”反而提前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中考改革將推進4+X科目組合,在語文、數學、外語和體育之外,由學生在其他科目中根據當地教育部門的要求任選X門。如果中高考改革導致的功利選科的問題不解決,有可能從初一起,學生就開始選科、分科了。比如一個偏理科學生,就主要選理科科目,文科達到基本合格要求即可。

新高考:理想和現實差距為何如此大

為什么會出現高考改革被功利化對待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存在比較大的需要改進的空間。

總體看來,這一輪高考改革,重點是科目改革,而沒有觸及錄取制度改革。也就是說,考試科目調整了,增加了考試次數,但是,最終仍是按考生的科目總分排序、結合志愿進行錄取。雖然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實行“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要推進綜合素質評價,但在實踐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參考作用沒有體現出來。

比如,浙江省給考生的選考科目提供了4次考試機會(高二兩次、高三兩次),學生可從中選擇兩次。從考生選擇權角度看,這樣的改革似乎擴大了考生權利,但存在兩方面問題。

一方面,這*部分學校、學生,在高二時,就把選考科目考掉,這無疑沖擊了高中教學秩序,也把高考延續(xù)到整個高中三年,學生一次次參加考試就是為最后錄取做準備。

另一方面,如果選考科目是按百分位計等級,是不適合考多次的,因為每一次參加考試的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比如甲乙兩組跨欄比賽,A組有劉翔,B組沒有劉翔,但AB組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等值的,那就會促使學校、學生對考試做功利的選擇。

上海所有選考科目只考一次,而且最主要的一次是放在高考之前,因此,這沒有整體影響到高中教學。而浙江的改革把高中教學打亂了,所有考生從高一開始就準備高考,拉開了戰(zhàn)線,這是必須注意的問題。在沒有對高考錄取制度進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擴大學生的考試科目選擇權,不但會讓選擇權的落實受限,也會誘發(fā)新的應試傾向。

二是改革配套措施沒有跟上。至少幾方面配套改革,是明顯缺乏的。

(1)*部門應該結合新高考,解決學校的師資、場地等問題。新高考實行選課走班,對高中階段的師資、場地條件有很更高的要求,如果師資不足,選課走班就難以走下去。在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上海,推進新高考改革之后,都存在師資、場地不足的問題,在其他地方推進新高考,這一問題會更加突出。

可目前來看,其他省市還沒有針對新高考改革對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師資、課程建設上做出實質調整。比如有的高中,一個年級招3000多人,人數是上海一個年級的八九倍,這么龐大的規(guī)模,怎么走班?這些問題必須未雨綢繆。

教育部門需要根據3+3科目組合在高中推進遇到的問題,提高高中辦學標準,包括師資建設標準、課程建設標準、校舍建設標準。根據新高考的選課走班要求,全國范圍內的高中生師比要確定為1:10為宜,各地可以結合現實情況,明確適應新高考改革的生師比,按照這一比例加強高中學校師資建設和課程建設。目前,全國高中的平均生師比為14.95,北京為9,上海為9.45,浙江為12.92。如果按生師比10計算,推進新高考要增加50%高中教師,這是巨大的挑戰(zhàn)。上海和浙江在推進新高考改革時,都覺師資緊張,那有的生師比達17的省市,師資缺口將特別大。

(2)在不改革高考按總分錄取模式的制度框架下,實行多次考試的意義并不大。因為多次考試,服務的仍只是一次集中錄?。ㄟ@與國外多次考試、多次錄取不同)。因此,建議浙江和其他將開始改革試點的省份,將選考科目的考試設定為一次,且安排在高三時進行。

多次考試從實踐看,只是看上去很美,實踐效果并不理想,不但增加*部門的組考成本,還增加學生的考試負擔,拉長高考戰(zhàn)線。今年浙江高考,有記者在現場問學生、家長,今年高考輕松不輕松,學生和家長都說很輕松。因為這樣的高考已經參加過多次了,從高二就參加了。這是真正的輕松嗎?!

(3)高中學校要根據新高考,對學生進行生涯規(guī)劃教育。這是學生理性選擇學科、選擇考試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獨立性,適應新高考選課走班的新學校管理方式的需要。

(4)謹慎推行專業(yè)平行志愿錄取改革。實行專業(yè)平行志愿錄取,需要學生有非常明確的專業(yè)興趣,對大學和專業(yè)都十分了解,同時大學各專業(yè)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從當前情況下,這些條件并不成熟。

(5)高考改革必須堅持推進招考分離。只集中進行科目改革,將無法根本扭轉應試傾向和功利選擇。只要還實行集中錄取制度,用單一標準來評價學生,高考改革不管怎么進行科目調整,改來改去,都可能原地打轉。

在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中,上海的春季高考是真正具有招考分離意義的改革。考生先參加統(tǒng)一測試,再參加學校的面試,一名考生可以申請兩所大學,拿到兩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目前上海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參加這一考試、招生。但遺憾的是名額還有限,在2000名左右,如果上海本科院校50%以上的錄取名額,甚至更高比例的名額都通過招考分離形式的春考錄取,其他外地院校也逐漸參加,那么,招考分離的改革就可以擴大。

只有大學實行自主招生,獨立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而不是把學生納入一個分數標準體系排序、投檔、錄取,才能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學科,發(fā)展個性和興趣。

以上轉自網帖。

下面補充說明浙江高考選考科目等級賦分制度的意義,來自知乎@神采洋
鏈接: /question/39153761/answer/96716790

不考慮某些高中在讀生覺得被坑了后的憤怒和某些高中在讀生覺得自己走運了的欣喜,單純從心理統(tǒng)計和測量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等級賦分”這一制度。

對于按照成績在該次考試中的所有考生中的相對排名賦予相應的成績這一制度,其實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制度,我們熟知的四六級就是按照同樣的思路來給出最終得分的。而高考曾有一段時間也是按照這樣的方式來打分的,只是大部分省市后來取消了這一制度而改回純粹的卷面分直接相加。這種賦分方式其實就是統(tǒng)計學中的z分數(標準分數)的變式。標準分數的換算公式是這樣的:z=(X-M)/SD,其中X表示原始分數(卷面分數),M表示平均數,SD表示標準差。 如果所有參加考試的學生的分數分布滿足正態(tài)分布 ,則由z分數可以直接得出某考生在總體中的相對位置。例如:如果某次考試所有考生分數分布滿足正態(tài)分布,某人原始分數是90分,所有考生平均分為60分,標準差為10分,則該生z=(90-60)/10=3。根據正態(tài)分布表可以知道該生成績比99.86%的考生都高。

使用標準分數至少有若干優(yōu)點是原始分數所不具備的:
1.標準分數可以直接相加,而原始分數原則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由于標準分數采用了相同參照點――即以標準差為“單位”,以原始分數的平均數為零點――所以標準分數可以直接相加來表示某人在各門不同科目上成績的總和。但原始分數不具備這一優(yōu)點,因為不同科目的難易不同,總體分布也可能不同。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相對而言,數學的難度會大于生物,那么在總分一百分的情況下,A數學考了98分,生物考了95分,B數學考了96分,生物考了98分,誰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水平更高呢?如果單看總分,那B會以1分的優(yōu)勢超過A,但是數學的難度可能是A的98是全省第一,而B生物的98分可能全省排下來幾百名,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說A的數學98和B的生物98對于我們評判兩人的能力具有相同的權重。如果按照標準分數進行轉換,則A的總成績可能好于B(在數學平均分50,標準差5,生物平均分80,標準差15的情況下就是如此)。

2.標準分數可以直接反映個體在總體中的相對位置,而原始分數很難做到這點。如前所述,在滿足正態(tài)性的前提下,標準分數可能直接算出來相對位置,所以z分數本質上是一個相對量數,用以衡量個體在總體中相對位置。而原始分數直接相加幾乎永遠做不到這點,除非是滿分或零分之類的極端情況。另外,在原本的原始分數制度中,高考錄取仍然是按照個體在整個省中的相對排名進行的,這也就是我們說高考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省排名的原因。試想,如果在一場滿分750的高考中,我考了740,夠高了吧?但如果其她人都是740+甚至750,那PKU,Tsinghua難道還有錄取我的理由?如果以IQ為唯一評判標準,那么人才的選拔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在選IQ最高的(即使IQ最高的人得分只有100),而不是選IQ高于140的。

3.標準分數受到運氣成分和試卷難度的影響相對較小。單次考試中得分受到運氣和試卷難度的影響比較大,但標準分數考量的不是原始的得分,而是相對位置,因而受到的影響比原始分數小一些。如果群體的異質性比較大,那么甚至有可能雖然運氣不好涂錯了答案但是最終的得分仍然不會變化。

考慮到以上幾點,采用標準分數或其變式作為選拔標準是最符合統(tǒng)計和測量的,或者可以說是最科學的。這大概也是國外考試多采取標準分的原因。但這也不是說用標準分就是萬無一失的。

標準分的優(yōu)點建立在幾個假設之上:
1.樣本具備足夠的代表性。這也是引發(fā)很多重點高中的學生不滿的罪魁禍首之一。如果某次考試重點高中的優(yōu)秀學生參加得很少,而很多一般的高中生來“試運氣”,那么該次考試的考生就不能代表全省考生的水平,這會導致區(qū)分度下降的問題。
2.總體應滿足正態(tài)分布。如果因為試卷難度問題或考生水平問題等原因,總體不滿足正態(tài)分布,那么標準分數便不能直接反映考生在總體中的相對位置,而浙江省又是按照百分比來賦予等級分,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最終的得分被強行正態(tài)化了,不能反映考生之間實際的差距。

如果就等級賦分這一制度在心理測量上的意義而言,浙江省的改革是非常有價值的,改正了總分這一原始而粗糙的計分方式,考慮了不同科目試卷難度不一等問題,采取了更為科學的計分方式。但是從實際實施的情況來看,似乎出了問題,在上述兩個標準分數的前提假設并未滿足的情況下就使用了標準分數,引發(fā)某些考生的不滿,且從實際情況來看說是不公平也并不是很過分。至于從政策,社會公平等角度評價該次改革,以及如何應對結果,不在本答案討論范圍內,不予置評。

【皮皮說】
從理想到現實,總是隔著一條長長的路,尤其是當這個理想牽連的人足夠多的時候。知乎的大部分回答在噴在罵,因為涉及到他們(老師家長學生)的切身利益,網上的資訊文章大部分重點關注改變,因為他們是政策制定者傳播者。

作為關注教育并參與教育的理性分子,我在意改革的初衷以及合理性,我想知道改革實施的影響。改革方案不夠完美,是否就要回到原地?那社會永遠不會進步。改革不夠體察民情,是否就要一意孤行?那國家永遠不會進步。當改革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當落實著眼于逐步完善,當我們放下抱怨和憤怒,共同去探索更好的路,教育方能進步。我們看到,關于走班排課,選專業(yè)等問題,有的公司已經在利用科技手段去解決,比如智能生成一人一課表,人工智能評測學科和興趣進行招生專業(yè)介紹和推薦等。

轉這兩篇,也是希望大家在觀望,迷茫,痛罵之后,能夠辯證看待,聚焦問題,為改革的完善努力。說到底,很多社會變革對于弱者的意義大于強者,因為改變才有希望重新洗牌而變強。

什么是2020上海高考藝術甲批次?

甲乙批相當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一本和二本。也就是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區(qū)別。

在甲批次順序段招生的院校為教育部批準的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和參照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一般此類院校實行全國統(tǒng)招,可面向省級統(tǒng)考合格生源跨省組織專業(yè)??迹浗逃吭S可后可自主劃定本校藝術類本科專業(yè)考試分數線和文化考試分數線。

在甲批次平行段招生的院校為使用藝體類專業(yè)統(tǒng)考開展招生的院校。在乙批次順序段招生的院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除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和參照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外的其他經教育部批準允許按專業(yè)??汲煽冋猩脑盒?。

志愿的選擇:

上大學主要是培養(yǎng)青年學生認知世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世界的能力。只要在中小學階段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特點,大學的絕大部分專業(yè)都能成為青年學生發(fā)揮才干的好方向。

而且一旦發(fā)現大學專業(yè)并不適合自己,還有機會申請轉專業(yè)和通過考研形成復合專業(yè)結構。當然,如果性格特點、能力結構、身體條件顯然不適合的專業(yè)要想辦法避免。

高校投檔線不等于高校不同專業(yè)的錄取線,常常是有些熱門專業(yè)的投檔線高出學校投檔線十幾分、甚至幾十分。學生和家長千萬不要誤以為分數在學校投檔線以上就可以高枕無憂,在專業(yè)服從分配欄內一定要寫上服從分配,不然很可能因成績夠不上學校專業(yè)投檔線而面臨退檔風險。

平行志愿掉檔之后還可以報取下一個批次的學校嗎? - ...

如果是以前的普通志愿報考方式,招生院校非??粗氐谝恢驹?,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平行志愿不等于各個志愿沒有先后次序、沒有第一志愿,但平行志愿與以前的志愿不同的是,只有考生和招生辦知道你的志愿順序,招生院校是不知道的,因此原來只招收第一志愿的大學就無從知道報考它的考生是第幾志愿報考的它,因此是不是第一志愿就沒有以前那么重要了。從而,第一志愿還是很值得冒險的,但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志愿就應該與第一志愿有一定的級差,以防萬一。為了確保錄取,所有志愿最好都填滿。

平行志愿錄取時,各個志愿對于錄取學校有同等的效率,都相當于第一志愿。如果不夠第一志愿學校的提檔線,就看第二志愿學校的提檔線,直到找到一個志愿的提檔線不高于你的分數,就把檔案放到這個學校。

具體而言,平行志愿中考生報考的各個院校在考分前是平等的關系。只要考生達到了這個批次的錄取控制線,就按考分從高分到低分的循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5個院校,依次檢索?!胺謹祪?yōu)先”是其投檔基本特點,簡單可理解為高分先投檔。比如理科考生甲分數為650分,填報的志愿A是北京大學、志愿B是復旦大學;考生乙考分為649分,志愿A是復旦大學。到甲投檔時,北京大學已投滿,復旦大學還有一個計劃未完成??忌讓⒈煌稒n到復旦大學,同時復旦大學完成招生計劃??忌译m然志愿排序先于甲,但只能等其他志愿錄取了。

“遵循志愿”是平行志愿投檔的另一個原則。投檔的原則是一旦進入投檔程序將嚴格按照考生填報志愿的順序進行投檔,一旦被前面的的志愿提檔,后面的學校取分再低也沒戲。比如理科考生丙考分為652分,填報的志愿次序是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結果是被同濟大學錄取。后來得知能被復旦大學錄取時考生丙后悔不已。

學校的提檔線指這個學校錄取的最低分,一般都要高于分數線。比如假定分數線是500分,那么北大、清華的提檔線可能有600分,復旦、南大的提檔線可能是550、560 分。

因此,在報考時,要拉開差距(各個學校的提檔線,不要都報同樣的學校),如報了北大,就不要報清華,但可以報北航、北工大;報了復旦就不要報交大和南大,但可以報同濟、上海理工大學。

我不給你具體建議,因為這種建議不一定符合你的情況。只給你一般性建議,相信對你會有好處:

選擇專業(yè)應做到六要六不要:(1)不要望文生義,而要了解專業(yè)目錄及內涵。(2)不要只追熱門,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業(yè)前景。(3)不要一廂情愿,而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4)不要就專業(yè)論專業(yè),而要分析學校的專業(yè)競爭力。(5)不要用選學校代替擇專業(yè),而要把握專業(yè)錄取辦法。(6)不要看到就是寶,而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善于思考。

選專業(yè)時要避免幾個盲區(qū),第一不要扎堆熱門專業(yè),第二要認清專業(yè)本身,要了解所選專業(yè)具體是做什么的,有些什么課程,也要了解其專業(yè)未來的發(fā)展,第三,不要忽略自己的潛能,自己沒有嘗試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yè)指導中心近日公布了最新的2011年本??茖I(yè)就業(yè)狀況。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國際經濟與貿易等12個本科專業(yè)的畢業(yè)生規(guī)模最大,都在5萬人以上,其中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會計學的畢業(yè)生規(guī)模超過10萬人。

這12個專業(yè)分別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漢語言文學、英語、藝術設計、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臨床醫(yī)學、工商管理和會計學。

選對專業(yè)是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不論考生是否有明確的專業(yè)傾向,都需要從了解專業(yè)入手。而考生家長為了填報志愿了解專業(yè),與專家學者搞教學科研、做行業(yè)研究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在此,提供幾點建議,供大你參考:

了解專業(yè)的內涵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修訂二稿),從這個專業(yè)目錄里,考生和家長可以初步了解到,目前我國大學本科設有12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yī)學、管理學、藝術學。每個學科門類下面設有專業(yè)大類,專業(yè)大類下是各個專業(yè),共469個。其實考生家長所要了解的本科專業(yè)都包含在這469個里。在了解某個專業(yè)的內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專業(yè)大類以及各大類中有哪些專業(yè),把握專業(yè)的整體情況,才能對所選專業(yè)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在了解專業(yè)大類的基礎上,考生家長還要深入了解各個專業(yè)的內涵,不能僅從專業(yè)的字面意思揣測專業(yè),也不能道聽途說。所謂專業(yè)的內涵,指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培養(yǎng)要求、主干課程、就業(yè)及研究領域等。(了解專業(yè)內涵可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和學校招生網上關于專業(yè)的介紹。)

以往填報志愿時,考生和家長因為不了解專業(yè)內涵、混淆專業(yè)名稱而報錯志愿的情況屢有發(fā)生。一些考生喜歡選擇那些名稱好聽、時髦的專業(yè),升入大學后,卻對所選專業(yè)不感興趣,產生厭學心理。

每個高校每年的招生專業(yè)從十幾個到幾十個不等。不少專業(yè)的名稱并不能反映出專業(yè)的實質和將來的職業(yè)。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計算機科學”這兩個專業(yè)的名稱很相似,但是一個是屬于工學電氣信息類,一個是屬于理學數學類。不論是主修課程還是將來的就業(yè)領域都是大不一樣。還有一些專業(yè)名稱很難從字面上了解其專業(yè)性質的,比如,化學工程與工業(yè)生物工程屬于化學與制藥類,化學生物學屬于化學類。另外,有的專業(yè)側重于與就業(yè)掛鉤,培養(yǎng)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專業(yè)則側重基礎理論,適合繼續(xù)深造學習。這些都需要考生家長心理有數。

因此,了解專業(yè)內涵,可以避免或減少想當然、望文生義填報志愿所帶來的后悔與無奈。

課程設置情況

通常某一個專業(yè)會有多所高校開設,比如計算機專業(yè)在我國有500多所高校開設,而各高校的課程設置情況也不盡相同,但該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在這些高校中都會開設??忌议L在選擇專業(yè)前,應該先了解專業(yè)課程設置情況,這樣才能根據考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來確定專業(yè)。

因為不少專業(yè)的核心課程都是與中學各學科相對應,比如,擅長數學的同學,可以選擇數學與應用數學、經濟學、金融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等專業(yè);物理和數學成績都不錯的同學,可以選擇機械類、電氣信息類、土建類、航空航天類里面的專業(yè);喜歡化學的同學,可以選擇材料科學類、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等專業(yè);對生物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農學、醫(yī)學之中的專業(yè);喜歡文學和外語的同學,可以選擇文學、新聞學和外語教育等專業(yè)等等。

除了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情況外,考生家長還要了解各專業(yè)的學習年限,雖然大部分本科專業(yè)都是四年制,但有少數專業(yè)的學習年限有所不同,比如,醫(yī)學類專業(yè)一般需要學習5-8年,了解專業(yè)的學習年限,可以在報考時有充分的的心理準備。

專業(yè)的就業(yè)方向

我國的大學教育基本是專業(yè)教育,高考志愿時報考的的專業(yè),可以說是為將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做出了第一次選擇。大學畢業(yè)后,找一份對口工作,既可以將大學的知識學以致用,也可以更快的適應職場生活。如今出現不少大學生畢業(yè)“轉行”的現象,往往是當初選擇專業(yè)時了解不夠。在選擇專業(yè)時,考生和家長必須要認真的了解該專業(yè)畢業(yè)后可以從事什么工作,可以在哪些行業(yè)發(fā)展。

值得考生和家長注意的是,職業(yè)工作內容往往與專業(yè)學習內容差別很大。喜歡學習專業(yè)內容,不意味著喜歡職業(yè)工作內容。比如土木工程專業(yè),主要學習力學知識、數學知識,對幾何繪圖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一個男同學在高中階段擅長這幾項,學習土木工程專業(yè)自然是很得心應手。但是,如果這位同學不喜歡經常到房屋建筑工地、道橋施工地跑現場的話,那么將來他未必喜歡從事土木工程師這個職業(yè)。

填報志愿時選擇考生感興趣的專業(yè),并明確專業(yè)的就業(yè)方向,那么,在考生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無疑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

面對近幾年大學畢業(yè)生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什么專業(yè)就業(yè)前景好已經成了眾多學生和家長填報志愿的導向。

社會對不同專業(yè)畢業(yè)生的需求并不平衡,這些專業(yè)的供求狀況,在不同學校、不同學歷層次的表現不一樣,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那么,考生和家長就要對某專業(yè)社會需求情況有一個前瞻性的了解,還要著重了解欲報考院校某專業(yè)的就業(yè)率及就業(yè)質量。

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明白,表面看起來熱門的專業(yè),就業(yè)率不一定高。一項調查顯示,2010屆本科大學生簽約率排名前十位的專業(yè)為:能源動力類、化學類、機械類、化工與制藥類、土建類、電氣信息類、工程力學類、材料科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這十類就業(yè)率高的專業(yè),多為報考時的冷門專業(yè),在一些專業(yè)中,90%以上為調劑生。而報考時的熱門專業(yè)卻成為就業(yè)時卻遭遇尷尬,比如,法學、醫(yī)學、國際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環(huán)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大類就業(yè)率高的專業(yè),往往學習難度大、工作環(huán)境艱苦、成功感低,降低了進入這些專業(yè)的學生數量,就業(yè)率自然上升。

考生和家長要了解所選專業(yè)的就業(yè)情況,一般可以從教育部公布的專業(yè)就業(yè)狀況、社會調查機構的相關數據、專業(yè)所在高校的就業(yè)情況、專業(yè)行業(yè)的統(tǒng)計數據、招聘網站的供求情況等幾個方面著眼。

高校開設情況

選定了心儀的專業(yè)后,考生和家長還要了解哪些學校開設這個專業(yè),是否在你省(市、區(qū))招生等情況。另外即使是同一專業(yè),由于各高校在培養(yǎng)特色和優(yōu)勢研究方向上也有很大不同。

上海師范大學體育生錄取分數

528.66分。
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本科體育乙批次平行段院校專業(yè)組投檔分數線已經公布,上海師范大學(T1),院校專業(yè)組代碼為T02T1,投檔分數線為528.66分。
上海師范大學是市重點建設的高校,師范類專業(yè)就業(yè)率高,小教學前專業(yè)排名靠前。學校很美,非常有文藝氣息。師范、小教、藝術、表演、心理學都是比較強的學科。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強調開放性、自主性學習。老師們非常擅長接受新事物,并與學生一起討論新事物的商業(yè)價值。

本科藝體甲乙批是什么意思

甲乙批相當于普通高等院校的 一本和二本,也就是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區(qū)別 。甲批次不錄取,不影響乙批次投檔。也算是對順序志愿的一個糾錯性補充措施,防止上分數線,但因為志愿沒填好徹底沒書讀。

高考志愿一般分為六次錄取,即:提前批次、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次、第四批次、第五批次。提前批次,一般是軍隊院校招生。

第一批次,是第一批本科錄取時段,簡稱一本。第二批次,是第二批本科錄取時段,簡稱二本。第三批次,是第三批民辦獨立院校錄取時段,簡稱三本。第四批次,是??粕浫r段,簡稱??啤5谖迮?,是高職生錄取時段,簡稱高職。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上海乙批次院校排名 平行志愿掉檔之后還可以報取下一個批次的學校嗎? - ...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上海乙批次院校排名 平行志愿掉檔之后還可以報取下一個批次的學校嗎? - ...”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