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

更新:2020年03月02日 15:06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yè)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

有一位媽媽說,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作業(yè)明明不多,可每天都要拖到十點多才能寫完!每天各種催他,嗓子都破音了他還是慢悠悠,這可怎么辦呢?

?

與這位媽媽一番詳談之后才知道她家每天是這樣的:

?

早晨催起床。叫第1遍不起,叫第2遍哼哼唧唧回你一聲,叫第3遍才不情愿地起來,瞇著眼磨磨蹭蹭穿衣服。

?

回家催作業(yè)。寫個作業(yè)拖拖拉拉,剛坐下沒5分鐘,就嚷著要喝水,一會又想吃水果,一會又想上廁所。本來作業(yè)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點才寫完。

?

晚上催睡覺。都是快10點半了,兒子還窩在沙發(fā)上看動畫片。催一聲沒動靜,再催她就急眼。

關于這件事,作為當事人的我也是深有體會,我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里也是被天天各種催促:

醒了沒?沒?!欤?/strong>

作業(yè)寫完沒?沒?!欤?/strong>

飯吃完沒?沒?!?!

剛開始我媽一發(fā)脾氣我就蹭一下該干嘛干嘛去了,再后來漸漸地習慣了這種催促,并且意識里開始和媽媽對抗,嘴上答應著,身體卻很誠實——我就不動!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聰明如我媽,突然她就停止了催催催模式。(講真,剛開始我還有點不習慣)

?

我媽后來說:

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我從你上幼兒園開始每天重復叨叨,我想你那時候都四年級了,又不傻,自己怎么會不知道輕重緩急。

?

我這樣一天天催下去,最終結果很可能是:適得其反。

自從我媽放棄“催促”模式之后,我們家就變了一個模樣,寫不寫作業(yè)都母慈子孝!

?

我寫作業(yè)的時候是這樣式的:

我媽從之前的不停叨叨,變成在一旁愛干嘛干嘛,再也不一直喊“哎哎錯了”“哎哎快點寫”,而是很帥的送我一句話“寫作業(yè)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要是到了睡覺的時間,沒寫完也不準寫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

我心里的小算盤是:“沒做完作業(yè),怎么好跟老師說呀,看來得快點寫了,不然會被老師批評。很沒面子的?!?/strong>

我看電視不睡覺的時候是這樣式的:

“你準備再看幾分鐘?”

“我再看5分鐘行嗎?”

“行,我家姑娘說話算數(shù),到時間就關電視?!?/strong>

就這樣,時間到了,我主動關電視去睡覺。(我的想法是,媽媽竟然沒吵我!還夸我誠實守信,這我怎么好意思說不呢)

?

諸如此類的事情多了,我的*力也有所提高,時間觀念也慢慢增強,開始變的自覺主動。到現(xiàn)在,我都有個習慣“今日事,今日畢”,完全沒有什么拖延癥后遺癥。

?

如果有人問“孩子磨蹭怎么辦”,我都會建議:多點耐心正確的引導,這會比催促、責罵更有效。(雖然有時候家長真的有些忍不了)

很多孩子的磨蹭,其實是我們催出來的

孩子做事一慢,我們就忍不住去催催催。

?

可實際上,我們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

我們回看一下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孩子窩在沙發(fā)上看動畫到10點多,催三遍才肯乖乖睡覺。

?

那么問題來了:孩子真的不知道10點半就應該準備洗漱睡覺了嗎?

?

按照我的親身經歷來看,其實這些規(guī)則孩子是明白的。而他之所以會賴著不動,是因為對媽媽長時間的嘮叨、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賴。

當媽媽催第一遍的時候,他一點都不在乎,因為她知道媽媽只是打個預防針,反正還會再催的,于是繼續(xù)安心看電視;

?

當媽媽催第二遍的時候,他心里有點準備了,預感到媽媽可能會發(fā)火,所以抓緊最后的時間多看一會兒;

?

當媽媽催第三遍的時候,他知道媽媽真的發(fā)火了,再不去睡覺真的會挨揍,所以才起身去洗漱、準備睡覺。

時間長了,孩子做事的標準不是“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而是“媽媽有沒有催”。

?

媽媽催的才是緊急的,媽媽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動做。

?

其實家長,可以試著慢慢戒掉嘮嘮叨叨、連哄帶騙的催促,對孩子下達的指令時,內容要簡單明了,態(tài)度要和善,語氣要堅定:“寶貝,現(xiàn)在已經10點了,媽媽允許你看最后5分鐘,5分鐘后必須開始洗漱,明白沒?”

?

生活中誰也不能隨時處于起跑狀態(tài)

有的家長習慣喊“1、2、3”,這個方法偶爾管用,經常用就不靈。生活中誰也不可能隨時處于起跑狀態(tài)。

?

但凡有需要倒計時的時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孩子為什么沒有行動,是否事情做到一半無法停下,是否沒有看到全局,我可以怎樣改進。比如,事先談好,把這件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

父母幫得越多,孩子越磨蹭

有的家長嫌孩子吃飯慢,就給孩子喂飯,不讓孩子自己吃了;嫌孩子書桌亂糟糟的,就去幫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學遲到,就幫孩子穿衣服……

?

雖然父母都是出于好心,但是每替孩子做一件事,就剝奪了孩子一次鍛煉、成長的機會,到頭來人家孩子都能自己吃飯、穿衣服了,咱家的還得喂、還給幫忙穿衣服。

父母為孩子代勞太多,會讓孩子滋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有些事不愿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反正有爸爸媽媽跟在后面“擦*”。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用來鍛煉的事情,一共就那么多,你替孩子做了80%,孩子就只剩下20%的成長空間;你要是只替孩子做20%,那孩子就獲得了80%的成長空間。

?

所以,真正的愛孩子不是無休無止的呵護,而是讓孩子適當面對風雨,盡快成長起來。

正確的引導,比催促、責罵更有效

1

有的孩子磨蹭,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

?

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因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

?

于是,你火急火燎地沖孩子嚷:“快點,還有5分鐘就遲到了!”而孩子還以為5分鐘是段挺長的一段時間,繼續(xù)慢慢悠悠地該干嘛干嘛。

?

像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利用計時器或者鬧鐘來幫忙。

?

當你要求孩子“5分鐘洗完臉”“10分鐘寫完生字”時,設定上相應的時間,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感受“5分鐘”“10分鐘”“半小時”到底有多長。

?

2

有的孩子磨蹭,是對家長要求干的事沒興趣,故意磨磨蹭蹭表達不滿

?

這種情況的話,就要跟孩子好好交流,問清楚他為什么不喜歡這件事,然后你們共同商量一下,看看有沒有更好得解決辦法。

?

3

有的孩子磨蹭,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

?

寫作業(yè)的時候東瞧西看,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嚴重影響了效率。

?

對于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就問問孩子都有哪些作業(yè)、想先做哪一門后做哪一門,提前在腦袋里有個規(guī)劃。

?

到家后,不用先急著寫作業(yè),先把吃飯、喝水、吃水果、上廁所這一套都弄利索,然后開始寫作業(yè),而且在寫作業(yè)途中不再允許隨便吃東西。

?

這樣時間一長,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時間規(guī)劃能力,保護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盡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

?

?

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和空間

鼓勵他獨立做事

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

把屬于他的事情交給他

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xiàn)

那么,你的意見和提醒

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盡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比如,用鬧表或定時器,來取代你的監(jiān)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

不管我們愿不愿意,養(yǎng)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

?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他們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tài),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

?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放輕松了,態(tài)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

?

資料來源:課外輔導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暮⒆訌哪ゲ涞阶杂X,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相關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