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yè)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10歲前,請逼孩子養(yǎng)成這4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
養(yǎng)成好習慣小學家庭教育方法
記得我之前采訪過一位很有名望的老教師,當問到他“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有什么樣的特質”時,老教師是這樣回答的:“他們可能不是天賦最高的,或者最勤奮的,但是他們往往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能讓他們在學業(yè)上取得成功,而且在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比有所成就?!?
這段話,我一直銘記在心,也把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作為教育兩個孩子的重中之重。
有一位知名的教育專家也說過,為什么很多孩子小學期間成績優(yōu)秀,初中高中就下降得很厲害?
原因就在于,小學階段的課程相對簡單,在這個時期,要著力培養(yǎng)的,其實是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到了初中高中,壓力增大,課業(yè)繁重,拼的就是誰的習慣好,毅力強。前面基礎打好了,后面成績自然不會差。
而6-9歲,是孩子們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家長的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是很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的。
因此,請大家都重視起這個過程,在孩子10歲之前,請一定要“逼”孩子養(yǎng)成這4個習慣,孩子長大之后,一定會感激你!
一,獨立自強的習慣
我老家有個表哥,讀書很厲害,從小到大成績都很好,沒讓家人操過一點心,屬于典型的“別人家孩子”。
表姨和表姨夫對兒子也是非常滿意,他們覺得:成績好就行了,別的不重要。
后來,表哥考上一所很不錯的大學,但是沒念三個月,就說要退學。
原來,這么多年他都生活在父母的精心照顧下,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說為0。
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連系鞋帶都不會,這個人人羨慕的“學霸”,卻連最基本的生活小事都做不好。
表姨和姨夫實在沒辦法,只好在學校門口租了一間小房子,照顧表哥的衣食起居,事無巨細。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由于父母引導錯位所致。
很多父母覺得生活自理能力不用刻意培養(yǎng),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了。
但這些孩子長大之后,大多數(shù)仍然是心理上沒有斷奶的“巨嬰”,今后難道能讓父母跟在后面一輩子嗎?
所以,請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好孩子的獨立自強的習慣,生理上讓他們能夠自理生活,心理上讓他們獨立強大。
否則,二十年前操心的是媽,三十年后吃苦受累的,還是媽!
二,自我規(guī)劃的習慣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朋友,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工作能力也非常出色,生了孩子之后,為了教育孩子毅然辭掉工作,在家做全職媽媽。
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說大事小事照料地面面俱到。
從英語單詞的發(fā)音、繪本的選擇到拿筷子的姿勢,都對孩子無比認真地指點。
去過幾次她家,雖然和你聊著天,但是能感覺到她的心完全都在孩子身上。
時不時就要指導孩子一句“到寫作業(yè)時間了”“手上的水沒擦干凈”,大家都感嘆:當媽都當?shù)竭@份上,可以說是典范了。
但是令人驚奇的是,他的孩子各方面越來越差,剛上小學時是班里的前三名;
到了小學六年級,卻成了倒數(shù),而且性格特別內向,既不聽話,又顯得很窩囊。
他媽媽始終想不通,自己這么嘔心瀝血培養(yǎng)的孩子,怎么會變成這樣?
其實,問題就出在這個“嘔心瀝血”上。
對孩子管得太細、太嚴,會讓孩子失掉自我規(guī)劃的能力,唯唯諾諾,只會跟著家長的意見走。
尹建莉老師最后說:指令和監(jiān)視,對孩子來說不是教育,是管制。
它就像一把無形的鉗子,牢牢鉗住孩子內心的自我,令他們沒有主見,不會思考,更別說對自己進行合理規(guī)劃了。
記得看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時,女主角米琪在自己的婚禮上說:
她六歲時,就決定將俄羅斯文學作為自己今后的專業(yè);
十二歲的時候,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發(fā)型;
十三歲的時候,決定好自己要讀的大學。
讓孩子有主見、有魄力、會規(guī)劃,是家長們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不妨從現(xiàn)在開始,學著適度放手,從小事開始,讓孩子們自己來決定吧。
三,抗挫抗壓的習慣
近年來,有很多令人心痛的新聞,讓我們意識到: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脆弱。
深圳一名初一的男孩,因為老師多次要求其回家補作業(yè),一時想不開,墜樓身亡;
一名9歲的孩子因為打破了學校的玻璃,給奶奶留下一封字跡稚嫩的遺書之后,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上海一對母子在車內疑似發(fā)生口角,17歲的兒子拉開車門,墜橋身亡......
為什么好好的孩子們,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做出極端的行為?
我覺得,其中一條不可避免的原因就是:
他們的心智發(fā)展還不成熟,沒有處理負面情緒的恰當方法。遇到挫折,會采取過激、極端的手段來應對。
在這方面,父母必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上面發(fā)生的悲劇里的孩子們,他們的父母要么常年在外面出差,無暇陪伴孩子,要么從來沒有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孩子犯了挫折,只是訓斥、責罵,根本不會想著如何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知道,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你都會愿意去嘗試傾聽、理解、原諒他。
同時,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和樂觀的性格,讓他們明白:
現(xiàn)在看來很令人煩惱的事情,只不過是你人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坎兒,你完全可以應付得了,后面我們要做的事情,可多著呢。
這樣的孩子,將來才不會被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打倒,而是能用自己堅韌的品格和樂天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四,自省習慣
學會自我反省,內在思考,也是能夠幫助孩子在未來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wěn)的重要習慣之一。
擁有自省的能力,說明孩子是一個有責任心、敢于擔當?shù)娜恕?
不會遇到一點困難就把所有的原因都推給外部環(huán)境,怨天尤人,而是能冷靜地分析事實,從中找出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并加以改進。
自省是一種非??少F的品質。
它不僅能夠讓孩子們迅速在心態(tài)上成熟起來,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事情,遇到問題時不會去抱怨,而是會迅速找到處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想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省能力,我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從孩子睡前這段時間開始,問他們:
今天一天你覺得充實嗎?
有沒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明天你會怎么來改進?
天長日久,孩子就能逐漸習慣用這些問題來鞭策自己,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行為,檢點自己的過失。
它帶給孩子的好處,是會受益終身的。
一位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曾經(jīng)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yǎng)成的,需要家長們的耐心引導、言傳身教。
我希望大家的孩子們,都能夠按照自己的軌跡成長,在爸爸媽媽的悉心教導下,健康、自信、陽光地成長。
內容來源網(wǎng)絡,
課外輔導網(wǎng)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感謝您的閱讀。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0歲前,請逼孩子養(yǎng)成這4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