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大學排名 >三本排名 >正文

學日語的大學有哪些?

更新:2024年03月18日 05:27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整理了學日語的大學有哪些?相關(guān)信息,希望在這方面能夠更好幫助到大家。

本文目錄一覽:

學日語的大學有哪些?

日語學校排名

全國日語專業(yè)大學排名前10強大學名單如下: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清華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山東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大連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中山大學

浙江大學

四川大學

中南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廈門大學

日語專業(yè)大學排名

日語專業(yè)排名前10名的大學有:北京大學(排名第1)、北京外國語大學(排名第2)、上海外國語大學(排名第3)、黑龍江大學(排名第4)、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5)、南京大學(排名第6)、浙江大學(排名第7)、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排名第8)、清華大學(排名第9)、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10)。

日語(英語:Japanese;日語:日本語;日語假名:にほんご),又稱日本語,為日本國的官方語言,母語人數(shù)有1億2500萬人,使用日語的人數(shù)占世界人口的1.6%。

日語的起源一直爭論不斷,明治時代的日本人把日語劃為阿爾泰語系,此說法已經(jīng)普遍遭到否定,默·赫爾伯特和大野晉認為日語屬于達羅毗荼語系,西田龍雄認為日語屬于漢藏語系,白桂思認為日語屬于日本-高句麗語系(即扶余語系)。

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認為日本語言和琉球語言可以組成日本語系。有一種假設(shè)認為南島語系、壯侗語族和日本語系可以組成南島-臺語門,即認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

日本古代不使用文字,至應神天皇時始自百濟傳入漢字。全部用漢字寫成的《日本書記》的說法,“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貴賤老少,口口相傳”,到了應神天皇時代,百濟國派阿直岐到日本。285年,百濟近肖古王時期的博士王仁把中國的《論語》、《孝經(jīng)》等帶往日本,是為日本接觸漢字之始。三國時代以后,漢字、漢文化正式大量傳入日本之始。

唐代時日本人發(fā)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間的假名,官文為文言文,因此現(xiàn)代日本語受古代漢語影響極大。以昭和31年的《例解國語辭典》為例,在日本語的語匯中,和語占36.6%、漢語占53.6%,昭和39年日本國立研究所對90種雜志用語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得出了和語占36.7%、漢語占47.5%、西洋語占近10%的結(jié)論。

學日語的大學有哪些?

可以報考以下學校的日語專業(yè)或者相關(guān)的語言類專業(yè):

1、北京外國語大學

2、大連外國語大學

3、上海外國語大學

4、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5、清華大學

6、黑龍江大學

7、天津外國語大學

8、上海交通大學

9、北京師范大學

10、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11、吉林大學

12、浙江大學

13、北京大學

日語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相應語言基礎(chǔ)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jīng)貿(mào)、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相應語言高級專門人才。

擴展資料:

1、日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該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相應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以及基本知識,受到相應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yè)務(wù)水平及較好的素質(zhì)和較強的能力。

2、日語專業(yè)學習的主要課程:日語基礎(chǔ)、日語語法、日語閱讀、報刊選讀、視聽、日語口語、日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日語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日本文學史、日本文學作品選讀、日本社會文化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日語專業(yè)

以上,就是大學路小編給大家?guī)淼膶W日語的大學有哪些?全部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學日語的大學有哪些?”相關(guān)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警告: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